《九曲》音樂合輯 | 流沙沉澱,一起去聽“河”的聲音

星關係7月15日訊 家人傳授我們母語,故土賦予我們鄉音,生活教會我們歌唱。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聽過的聲音呢?“行走的民歌筆記”、音樂人蘇陽,繼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後再上路,收集古老歌聲的當下吟唱。這一次,麥田音樂主理人老狼聯手蘇陽,邀請到來自黃河沿岸的八位音樂人,加入“黃河今流”藝術計劃,和蘇陽一起創作,譜寫九首流沙之歌。太合音樂集團旗下麥田音樂廠牌在老狼的主理下,致力於把音樂嵌入到當代知識青年、文藝青年的生活方式之中,成為獨立、理想、藝術元素的連接器。歷時一年有餘,音樂合輯《九曲》於2020年7月15日面世,這無疑是為麥田音樂增注了一份新的力量,一切關乎理想和行動的鏈接均始於麥田。

1.jpg

《九曲》是一張在精神及地域空間上均具備相當跨度的音樂合輯。張淺潛、歐珈源、張佺、蘇陽、胡格吉樂圖、馬飛、閆澤歡、王應天、劉東明等九位音樂人,是在民謠、獨立、流行音樂等領域的代表性人物,有着極具個性的音樂線條,但追本溯源,他們的音樂又都受到黃河故土的滋養。這羣來自河邊的人,能不能用每一個自我去重塑那些聲音的記憶?

音樂人從自身創作的根源出發,給出了答案——他們從山西、河南的童謠,甘肅、青海的花兒,山東、陝北的民歌,甚至是小時候聽父母哼唱的旋律裏獲取創作靈感,對流進耳朵的歌謠進行改編、重構,歌唱出古老的聲音記憶與當下生活的聯繫,組成了這樣一張合輯。

《九曲》也是當代中國流行音樂與民間音樂之間難得一見的羣體對話。張淺潛《憂傷的花兒》把青海花兒直令拆散,唱出自己的憂傷野性;胡格吉樂圖《光明》將草原上的童年畫面拾起,蒙古語的吟唱温暖人心;閆澤歡《隨時記憶》裏山西晉城三字句童謠帶着魔性,聽過便不由自主跟着哼哼;黃河到了山東,劉東明《拉魂腔》唱起的是百轉千回的柳子戲;入耳便親切的張佺《種地不種河灘地》,改編自甘肅花兒“尕馬兒令”;蘇陽《高山上的綠韭菜》力量感依然爆棚,翻唱延續了寧夏民歌裏源源不斷的生長的願望……

“這不是一張概念唱片,而是一次回望傳統的集體畫像,這樣的回望,是以個人的、具體的生命印記融入到音樂當中。”作為“黃河今流”藝術計劃的發起人,同時也是專輯的總製作人,蘇陽相信,黃河的意義在於具體的每一粒沙的存在,“每一粒沙屬於自己,這才是河的聲音。”

《九曲》融入了每位音樂人內在的情感印記,它關於自然、童年、故鄉、愛情、生活、夢境、慾望……河邊的日子仍然每天上演,是每一個歌者動情的講述,通過獨特的節奏和旋律,讓歌謠歷久彌新。這些聲音,來自古早的吟唱,卻又走過很長的歲月唱着今天;這些情感,可以回溯到黃河,卻絕不止於這條河和這片土地,而是屬於每一個離家的人,每一個有根的靈魂。在2020年的今天,他們還有歌兒在唱,我們還有故事想聽。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關於星關係 | 聯繫方式 | 服務協議 | 隱私政策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香港繁體版 | 臺灣繁體版 | 中文简体版 | | 娛樂今日新鮮事

Copyright © 2018 河南圖靈實驗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信息:豫ICP備170154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