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衞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首播陳蓉、童瑤、李宗翰探尋彝繡商機 神奇工藝讓李宗翰現場“徵婚”?

星關係3月7日訊  昨晚(3月6日)21:30東方衞視《我們在行動》第三季暖心出發,新一季模式再升級,明星化身為心願委託人,邀請節目組走進家鄉,體驗家鄉的生活,傾聽家鄉的故事,首站便收到來自前段時間東方衞視播出的《大江大河》中宋運萍扮演者童瑤的求助。心酸於家鄉遭遇乾旱後的惡劣環境,她向《我們在行動》節目組發出邀請,攜手三名公益大使陳蓉李宗翰、汪文平走進她的家鄉——雲南,深入楚雄州武定縣半山村,這個風景秀美的山村截止到去年依然有着高達47.14%的貧困發生率,耕地面積少、交通閉塞,經濟條件不容樂觀,本站公益大使們將進行實地尋訪考察,為他們尋找產業發展的途徑,幫助這裏的村民脱貧致富。

為幫助武定縣半山村探索特色產業,公益大使們“花式”競爭名譽村主任.jpg

童瑤、李宗翰走訪當地貧困村民.jpg

隨處可見的彝繡彰顯民族特色 神奇工藝竟讓李宗翰現場“徵婚”

《我們在行動》節目一直秉承“精準扶貧”的理念,從源頭上解決貧困難題,公益大使們到達半山村之後,首要做的便是瞭解當地的情況,於是兵分兩路走訪當地貧困户,童瑤和李宗翰遇到一位揹負山石的村婦李海玲,蓋了一半的新居和孩子上學,成了她的家庭在開銷選擇上的難題,而在公益大使暖心勸慰和安撫的過程中,李海玲身上圖案精美、色彩鮮豔的口袋包吸引了童瑤的注意。

與此同時,陳蓉和汪文平走進村民李岫音家,她的家裏只有母親和還不會走路的孩子,丈夫外出打工,年幼時姐姐和父親相繼離開後,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緊靠家裏稀少的土地,獨自撫養她長大,李岫音背上孩子的純真笑容打動了公益大使們的心,而背孩子的做工精緻、圖樣精美的揹帶也進入了她們的視線。

李宗翰體驗“神奇”彝繡.jpg

童瑤化身“最美繡娘”體驗當地彝繡工藝的副本.jpg

通過分頭走訪,公益大使們發現彝繡產品在這裏隨處可見,彝繡技藝更是村婦們人人都會的手藝,由此可見,彝繡可以算是當地比較有民族特色的產業,如果將其作為民族產品推廣出去,不僅能發展本地經濟,還可以傳承彝繡技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當地也已在村子裏建立彝繡信用合作社,好奇的公益大使們自然要去一探究竟,沒成想一走進合作社,就被“安排”穿上了當地的民族服裝,體驗當地“繡娘”的日常,李宗翰更是對彝繡“一見傾心”,現場開啟“徵婚”模式,真誠發問:“我這樣的在你們村裏有人要吧?”

公益大使交流一天走訪心得.jpg

公益大使通過一天走訪 交流彝繡發展辦法.jpg

陳蓉暖心安慰繡娘 大使們初窺產業發展機遇

儘管繡法多樣、工藝複雜,可對於當地女性來説彝繡從小融入血液、深植生活,當地也看到這條道路,建立了合作社,但是現在的發展規模對於扶貧來説遠遠不夠:訂單較少 市場渠道單一,工藝操作不規範都成為當地彝繡發展的阻礙,在公益大使走訪的過程中就遇到了一位繡娘,花費半年時間繡制產品,卻因農忙、家務等多重重擔,導致繡片髒污、針腳不齊,近一半都是“廢片”。在這樣的情況下,公益大使們意識到彝繡產業標準化的重要性,繡娘離去前眼眶中的淚水也讓公益大使陳蓉心頭一緊,立即追出門暖心安慰繡娘,並保證“會幫助大家想辦法”,這樣的話語給予她温暖與希望。

在經過一天的探索和思考之後,大使們初步鎖定將特色化產業定為彝繡,為了更好地打造品牌,發展標準化的彝繡產業鏈,他們不斷討論,“比較、評級、標準化”等想法一個個出現,但推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大使們希望可以集中大多數的繡娘們開個會,一同探討解決的方法,爭取打造一個標準化的“繡夢工坊”。

“開掛”李宗翰當選名譽村主任.jpg

童瑤、李宗翰走訪路遇背山石村婦.jpg

可是進展卻不太順利,公益大使陳蓉會辦一個怎麼與眾不同的發佈會?是什麼讓村民們直呼不想再做繡娘了?敬請期待每週三21:30東方衞視《我們在行動》,和公益大使們一起繼續探索半山村的彝繡產業!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關於星關係 | 聯繫方式 | 服務協議 | 隱私政策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香港繁體版 | 臺灣繁體版 | 中文简体版 | | 娛樂今日新鮮事

Copyright © 2018 河南圖靈實驗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信息:豫ICP備170154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