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的中國電影市場未來是屬於新導演的

新導演是目前電影市場中最鮮活的力量,源於市場的繁榮、電影產業的發展和拍片門檻的降低,電影導演不再侷限於電影學院走出的科班生。在市場容量與票房體量逐年遞增的當下,中國電影只倚靠大導或有經驗導演的作品是無法支撐起龐大觀影羣體的日常所需,且在全年票房達到500億量級的時候,老導演們所駕馭和專注的電影類型也與市場的距離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前提下,新導演的出現與崛起也就是應運而生且至關重要的了。

 像今年即將上映的一些國產影片裏,就有《中國藥神》、《清水裏的刀子》、《雲水》、《暴裂無聲》等來自新導演的作品。 

 新導演有與時俱進的先鋒表達和對新類型的探索

 從傳統意義上的第六代導演之後,對於中國內地新導演就沒有再按照年代進行劃分,一方面是隨着社會進步,年輕創作者的意志和理念不再拘泥於具有時代特徵社會背景下人物的現實困境,靈感與構思更加開放的同時也有了更為直接和強烈的表達欲,無法再按照陳舊體系對新導演進行歸類。

另一方面是在互聯網更加便捷地成為人們生活必備時,對於普通觀眾和電影愛好者的觀影方式有了更多樣的選擇,新導演的閲片量也就普遍較高,思維模式與創作源泉不會受地域限制或傳統文化的桎梏,會有更加先鋒的表達和新穎形式的探索,與過去第五代、第六代導演早期相比截然不同。比如第五代張藝謀陳凱歌和第六代婁燁賈樟柯早期的作品,都是在極強的個人風格和表達之下對社會現實與人文關懷的全景式展現,這些題材與導演本身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不單單從藝術創作者的視角進行故事的編寫與影像化呈現,還兼具社會普通羣眾一份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之後新導演的作品就鮮有如此的表達,比如烏爾善的《刀見笑》就用鬼魅怪誕的B級片畫風確立了導演的個人視覺風格、程耳的《邊境風雲》以弱敍事強結構的方式更迭了警匪動作片、路陽的《繡春刀》做到了踏實講故事的新派武俠。你會發現第六代之後的新導演們除了在對電影敍事、影像風格、結構設計等多方面進行拓展創新,還在多類型的探索上體現出了極強的電影儀式感,這是在更加開放多元的社會生態下,電影進步的必然所趨。

第三方面,在內地導演之外的港台地區和大中華地區也有太多優秀的新導演,像《寒戰》的樑樂民陸劍青,《爸媽不在家》的陳哲藝、《催眠大師》的陳正道等,有的是在獨自進行華語片的創作,還有的是進入合拍片體系後,發揮所長將本土化的元素夾帶進商業性濃厚的項目裏,成就票房口碑兼具的商業佳作。這部分導演也構成了當下潛力巨大且市場前景非常好的新導演陣地。

 新導演是對電影文化與精神維繫及傳承的關鍵

 回顧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一些關鍵詞,“新導演”一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從去年春節檔的《大鬧天竺》、《乘風破浪》到清明檔《嫌疑人X的獻身》,五一檔《喜歡你》,再到暑期檔的《閃光少女》、《繡春刀II修羅戰場》等,基本都是新導演的作品(導演作品的前三部),非常具有多樣性。除去上述商業片,像《提着心,吊着膽》、《八月》、《一念無明》等文藝片也都出自新導演之手。

新導演最大的優勢在於存在很強的適應性和多變性,對老導演根深蒂固難以遷就的地方,在新導演看來是很容易解決的,這也正是近些年越來越多新導演的作品能在商業上具備很高的價值,卻也不失作為電影的觀賞性。新導演的出現不僅讓電影市場更加多元與活躍,也能帶給傳統電影製片廠或電影學院出身的資深導演們一些新的啟發。儘管有部分電影人不願把電影劃分為藝術與商業,但在市場中不得不承認的是藝術片並不受觀眾熱捧,即就是票房往往很糟糕,但電影市場又不能缺少藝術片的創作,因此近兩年會發現一些有能力的新導演會把自己的意志與表達融合在商業元素濃重的故事裏,打造出一些有商業前景的藝術片,比如去年的《暴雪將至》。再比如將藝術與商業拿捏最好的導演之一寧浩,他的代表作品《瘋狂地石頭》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説是中國商業類型電影的奠基者,之後也有許多影片或多或少在模仿或借鑑其非線性敍事的手法。影片300萬的成本在當時也算很低的,甯浩選擇了當時並沒有大火的黃渤徐崢等演員完成了這部當年的“黑馬”影片。電影情節沒有很複雜,只是借用了多個人物關係,打亂敍事節奏和順序進行重新編排,甯浩將一個黑色幽默的市井故事包裝成極具看點的黑色喜劇,這在當時要麼古裝片、要麼現實題材的中國電影市場,確實帶去了足夠多的新鮮感,從而讓其一躍成為當時中國最出色的年輕導演之一。

 

而對於香港和台灣地區的電影,在老導演紛紛選擇北上進入合拍體系或鮮有作品誕生的情況下,新導演的出現是能夠延續該地區電影生態良好發展的唯一方法,香港去年的《一念無明》和《點五步》就很好地傳承了港片的情懷,也讓所有人重新看到了港片的希望,而台灣地區就沒有突出的新導演出現,也還是在倚靠魏德聖鍾孟宏張作驥這樣的資深導演。

 新導演源源不斷地出現且能夠穩定存活在殘酷競爭的電影市場裏,才能夠證明該電影市場的健康繁榮以及持續性發展能力,在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世界第一時,中國電影人也都紛紛意識到培養和發掘新導演的重要性,許多公司和平台也都打造了自己的新導演發掘計劃,意欲借平台自有資源和渠道培養能夠傳承的優秀新導演。像壞猴子影業的“72變電影計劃”里路陽導演的《繡春刀II修羅戰場》去年已經上映,文牧野的《中國藥神》、曾贈的《雲水》、牛涵的《甜美生活》也都將於今年上映。中國導演協會的“青葱計劃”、王思聰打造的“香蕉新導演計劃”,以及如FIRST影展這樣專業的平台專門發掘新人導演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意識到新導演對於電影產業和電影市場的關鍵作用。

 新導演的作品和老導演相比,必然會存在諸多的不足,也能夠輕易看到導演技法的稚嫩,但這些作品卻共同構建了中國500億的電影市場,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電影在薪火相傳和與時俱進的環節裏必不可少的。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關於星關係 | 聯繫方式 | 服務協議 | 隱私政策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香港繁體版 | 臺灣繁體版 | 中文简体版 | | 娛樂今日新鮮事

Copyright © 2018 河南圖靈實驗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信息:豫ICP備170154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