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行動》貴州扶貧鄒市明冉瑩穎“回鄉尋根”葉祖新挑戰挖蜂巢

4月11日晚22:00,由東方衞視、易居中國、新浪微博聯合出品的全國首檔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易居樂農《我們在行動》第七期即將播出。本期節目來到貴州省務川自治縣大坪鎮,有着仡佬文化發源地之稱的村落——官學村。這個歷史文化悠久的邊陲村落裏,淳樸的村民們因為交通閉塞等原因飽受貧困折磨。本次,陳蓉將帶領鄒市明冉瑩穎夫婦、葉祖新湯晶媚及企業家鬱瑞芬幾位公益大使為當地脱貧致富共獻良策。

環境閉塞村城脱軌 村童15歲務工家況觸目驚心

繼上一期幫助千年侗寨的紅糯走出大山後,這次《我們在行動》節目組又來到貴州省務川自治縣大坪鎮,同樣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仡佬文化發源地——官學村,這裏的村民也面臨着難以脱貧的境況。由於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加上沒有成規模的支柱產業,致使當地1616户村民中,建檔立卡貧困户達410户,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28%。為幫扶當地村民解決生計問題,陳蓉、鄒市明、冉瑩穎夫婦,葉祖新、湯晶媚、鬱瑞芬分成兩組,分別走訪村中貧困户與當地特色養蜂產業,尋找脱貧之法。

公益大使陳蓉、鄒市明、冉瑩穎夫婦通過走訪發現,當地交通閉塞不但影響到村民出行,更阻滯了官學村接收現代文化的速度。貧困户鄒東林就因為對自己的眼疾缺乏認識,從而延誤了病情導致失明。疾病讓鄒東林的家庭支離破碎,如今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學得一技之長,讓孩子生活的好一點。此外,鄒桃一家的情況更令人觀之心酸。因為缺乏專業技術,鄒桃多年養殖家畜接連虧本,經濟的窘迫讓他只能居住在避不了風雨的陋屋中,孩子更被迫15歲就外出務工補貼家用。

而葉祖新、湯晶媚、鬱瑞芬一行人在摸底當地養蜂產業時,也同樣意識到閉塞環境給當地產業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老蜂農鄒維養蜂40餘年,如今仍然依靠口口相傳的方式售賣蜂蜜。而村中習得科學養蜂方法、已經開始鑽研自己品牌的“歪哥”鄒華,也沒能為悉心釀製的蜂蜜找到良好銷路,更怕外面尋求合作的公司破壞自己蜂蜜的好口碑“我們不相信他們,怕他們把我的產品搞壞了”。   

鄒市明、冉瑩穎村頭拉磨 葉祖新挑戰挖蜂巢

面對村民們急求脱貧方法卻苦於無路可循的迫切心情,公益大使們決心一定要為官學村脱貧致富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在走訪過程中,鄒市明瞭解到官學村村中98%的村户都是鄒姓人。同宗情誼擺在面前,讓鄒市明夫婦更感責任重大。為此,鄒市明、冉瑩穎夫婦與陳蓉一道,來到村户申大姐家中研習官學特色食品“灰豆腐”的製作方法:幾人不但親手嘗試石磨磨豆、濾豆渣、裹草木灰等灰豆腐製作步驟,更在體驗過程中將灰豆腐飽含的人文情懷與匠心精神一一呈現。

而另一邊,葉祖新、湯晶媚、鬱瑞芬則進一步瞭解養蜂採蜜的具體方式。在養蜂人“歪哥”的指導下,公益大使們不但在飛舞的蜂羣中成功嘗試了摘蜂牆、取蜂蜜,更體會到了養蜂的艱苦。“我一天被叮了一百多針,叮到最後都不疼不腫了”養蜂人“歪哥”365天日日堅守養蜂才能換取每箱7、8斤的蜂蜜,讓葉祖新動容不已“參觀完蜂廠以後,我更堅定了要把蜂蜜做成當地拳頭產品的決心”。

扶貧路上發掘邊陲珍寶 東方衞視囊助特色文化傳播

儘管社會各界多年來對貧困地區的探查和幫扶從未停止,然而卻從未有一個契機帶人們認真審視貧困地區致貧的根本原因。停留在人們腦海中的,多是貧困地區人們窘迫的生活現狀和落寞的神情。《我們在行動》通過寫實又精準的視角發現當地貧困的根本原因,也在此過程中為觀眾呈現出當地更豐富多元的民風。如官學村村民不斷摸索養蜂方法,為打通銷路嘗試電商、做品牌等方法;在貧困帶來的影響之外,鏡頭前更多的是當地人民不斷努力生活,渴求希望的積極面貌。

與此同時,節目也把當地特色完整且趣味化的展示開來:除了對拳頭產品的推廣,更促進了當地其他特色農產品和人文風俗被觀眾所熟知,對當地文化起到良好的傳播作用。另一方面,沒有被選作拳頭產品的農作物,也會因為節目效用啟發到更多投資者的靈感,從而為當地提供更多的產業脱貧方向和思路;無形當中又進一步促進了當地接軌現代化,為當地脱貧致富埋下更多希望的種子。 

如何解決當地交通閉塞帶來的經濟發展滯後,幫助官學村找準脱貧致富的道路迫在眉睫。公益大使們能夠完成這次艱鉅的脱貧任務嗎?敬請鎖定4月11日(週三)晚22:00播出的,東方衞視易居樂農《我們在行動》。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關於星關係 | 聯繫方式 | 服務協議 | 隱私政策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香港繁體版 | 臺灣繁體版 | 中文简体版 | | 娛樂今日新鮮事

Copyright © 2018 河南圖靈實驗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信息:豫ICP備17015470號-1